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教育论文

多措并举提升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论文发表质量

一、加强论文发表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有机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其自身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有两者兼具,教师才可以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和教学习惯,有效制订和实施论文发表教学计划,并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质量。

现在,教育也进入信息时代,定期会有各类教学交流会议和网络培训班。教师应不断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团队研讨等形式,掌握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总体水平、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拓宽教学思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确保自身素质满足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image

二、改革教学论文发表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在现行有限的教学课时条件下,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计划。

首先,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基本都是按功能团为主线进行编排,各章内容都会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反应等,前后既有对照又有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对所有内容进行整合,以知识点模块等形式,将前后知识点串通起来,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脉络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如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一般出现在单烯烃章节,共轭效应一般出现在共轭二烯烃章节,其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分散在不饱和烃反应、苯的定位效应、酚酸性大小、胺碱性大小、亲核加成速率等多个章节。本教学组把所有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做成教学课件分享给学生。学生在自学的同时,可以了解学习各章节时需要的注意点,并有效把前后所有涉及电子效应的现象进行对比,能更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其次,在有限课时背景下,应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随着“实践与教育相结合”方针政策的实行,高校不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上的改革,对基础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强调“大量时间学”向“有效率学”进行转变。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因为知识点较为抽象,教师往往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讲授,同时配以习题讲解加深印象,而课时的压缩对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保证抽象知识点的讲解时长。像有机物的熔沸点,在烷烃讲解分子间作用力、醇讲解氢键,由于其他物质类似,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学。再如有机物的命名,学生最早学习的是烷烃的命名,在本章节会学习命名的基础论文发表知识,如主链的选取和如何进行编号等。在以后的学习章节中,由于官能团的加入对主链选取和编号都有影响,但有规律性,所以可以对烷烃、烯烃讲解得仔细一些,后续略微简单些,待学习多个官能团后进行系统总结,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

最后,论文发表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侧重点突出。以有机化学课程为基础课程的专业众多,像生物、生命、食品、环境、材料等学科相关专业等,这些专业对有机化学知识点的需求深度和广度不同,因此,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合理整合和精选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到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机化学知识。如本教学组所在学院为食品学院,本院食品类学生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两个专业。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上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自由基、脂肪、氨基酸等的要求高于食品安全专业,但食品安全专业对有机化学物的特征反应,特别是有机物质鉴别的要求会更高。对各专业对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具体需求,可以通过和各专业负责人进行调研和交流获得,然后梳理和专业契合度高的知识点,确定针对该专业的特色教学内容。

image

三、优化教学论文发表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涉及反应机理部分更是十分抽象,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需要过程。随着课程的进行,在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情况下, 后续的知识点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进而感到混乱、乏味和沉闷。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虽然有其优点,但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有机化学的教学,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

近些年来,各类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任务式驱动法、对论文发表分法、案例法、各类翻转课堂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现代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的思想,同时关注教与学,实现两者的高度统一。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使教师授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分散性和随意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更高和合理性和科学性, 往往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质量。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有着大量的教改论文介绍原理和实施途径,可以用来借鉴,并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进行尝试。本教学组先后尝试过任务式驱动法、对分法等在有机课程中的应用,可以看到,新的教学方法对促进课程教学有着一定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新型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实施,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改被动学习为主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合适选择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并且是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提升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对于有机物质的命名、性质等知识点,一般的PPT课件即可达到教学效果。但对于杂化轨道、立体结构、反应机理等内容而言,如果有文字和图形以外的动画,可以增加有机物质的立体性,强于学生单纯的空间想象,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SN2反应历程中的瓦尔登翻转,如果用动画进行呈现,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具体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寻找到的素材众多,包括一些视频资料,可以进行收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四、挖掘思政素材,提升论文发表教学趣味性

有机化学知识点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较易产生疲劳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调节课题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上,有不少的案例可以作为思政素材用于有机化学的教学,这样既可以做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严谨求实、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精神,又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如有机化学教材中唯一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反应,可以介绍黄鸣龙院士的事迹,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卤代烃章节,可以介绍含氯、溴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屠呦呦研究团队锲而不舍、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功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到抗疟剂有效成分———萜类结构的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论文发表科研精神等。

同时,在思政素材的使用中,可以设计并进行多层次教育。如在讲授萜类化合物章节时,可以首先介绍这类物质是中草药中一类比较重要的化合物,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的萜类化合物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就此,可以展开对中药的介绍,其作为我国国粹,是历史最悠久、理论和实践体系保留最完整的世界传统医药学,对世界医药、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样,可以把民族自豪心带给学生,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进而,可以引出倍半萜类化合物青蒿素,讲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事迹,进一步提升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理念,以及学无止境、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另外,还可以强调,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都是有机分子,突出有机化学对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和重要性。

image

五、改革考核模式,提升教学论文发表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考核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机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往往引发学生应试学习,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可以尝试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如加强和优化过程化的检查,增加平时分的比例、降低考试成绩比例等。每讲完一章后留一定的习题,通过抽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不同的问题,分别由各小组完成,评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录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评测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寻找和专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并简要进行解析点评,评测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另外,还可以增加课程论文考核。论文发表可以与专业相关,是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也可以扩大范围,写一些有机化学发展历史中出现的故事,并说明故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像狄尔斯和阿尔德共同发现了双烯合成反应,因此获诺贝尔奖; 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报告用硝酸处理甘油可得到一种因震动而爆炸的液体,引起了年轻瑞典人诺贝尔的极大兴趣,从此诺贝尔潜心研究炸药,并获得大量财富创立诺贝尔奖等。这样,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即可以培养他们文献查阅、分析总结、综述写作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