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杂志社官方网站
工业论文

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测度分析

要: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panel时变非效率(time-varying inefficiency)模型测度中国工业细分36个行业 1999--2014年产能利用率及动态表现。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在2008年之前呈“M形”阶段性产能过 剩,在2008年之后呈逐渐波动下降趋势的长期性、全面性产能过剩;重化工业层面产能过剩行业认定与以往研究存 在一致性共识与异质性新发现:部分传统轻工业与少数高新技术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新特点。

关键词: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测度;随机前沿分析

中国产能“日益过剩且久治不愈”的困局原因在于缺乏对中国产能过剩程度的精确测度.以至于对中国 产能过剩总体状况并未形成客观现实判断.对于工业及分类行业是否发生产能过剩以及产能过剩程度未形 成正确判断而存在似是而非的争议。在中国转型时期。工业行业产能利用总体情况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具 有阶段性特征且呈现出波动性的动态演化趋势:工业36个细分行业产能利用状况有其自身的行业特征。 轻、重工业行业在产能形成、利用率及过剩成因分析上因产业性质差异而存在区别;同一类型下的不同行业 因行业发展特性产能利用率变动幅度不尽一致。相对而言,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计算实际产出、潜在产出与相 对前沿技术效率而能够有效测度产能利用率.但是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在中国产能利用测度研究上的应用研 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测度产能利用率基础上进行产能过剩行业认定、特征再研究以及产能过剩成因分 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文献综述

目前理论界部分学者对很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产业发展顽疾已形成共识.还有 部分学者认为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桎枯。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发生机制形 成结构失衡、市场失灵和体制扭曲3种主流成因进行解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政府干预下的 宏观调控、预算软约束、要素价格及产业政策信号扭曲是产生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中国产能过剩是周期 性、结构性、体制性过剩三者相互叠加、交融和演化的结果。在现实中,由于产能过剩自身测度在实际数 据处理上存在核算成本困难、数据信息获得难度以及从单个厂商到整个行业产能加总有效性、兼容性障碍,在 国际层面和学术界通常使用“产能利用率”操作变量形成更为科学、客观的判断。产能过剩的测度方法有峰值 法、生产函数法、成本函数法、协整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 每一种方法都是在克服已有方法不足上的改进。其中.峰值法的缺陷在于“弱高峰”无法有效确定真实的最 大潜在产能.且测度结果仅考虑资本要素投入而忽略其他生产要素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函数法利用要素投 入拟合出最优生产前沿面,沈坤荣(2012)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度发现中国产能“强过剩”行 业范畴逐步扩大。蔓延至42.8%的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生产函数法解决了“峰”值最大问题,但是生产函 数确定以及要素种类区分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成本函数法规避了不同生产函数设定引起要素替代效应和交 互效应不同的问题.利用要素投入价格和要素投入数量计算出生产成本价值量确定的潜在产量.孙巍 (2009)利用成本函数法测度1997--2006年中国28个行业产能利用率。协整检验证明了产能利用率 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韩国高等(2011)采用成本函数法测度发现中国重工业七大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成本函数形式确定、要素异质性区分以及要 素价格核算难度使得利用成本判断产能过剩存在偏误和技术缺陷。协整法规避了函数形式设定的主观误 差.基于产能产出与企业资本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估算产能利用率,贺京同和何蕾利用协整法 测度中国2004--2011年产能利用率发现,中国煤炭石油采矿业、电力能源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化学化工原 料部门产能过剩最为严重。但是协整法缺陷在于忽略了微观经济基础。为了规避成本核算导致的测量误差,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和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二者都利用动态规划思想,衡量实际产 出偏离生产前沿面(潜在产出)的无效率部分,董敏杰等(2015)利用DEA方法使用技术意义上的生产 能力测度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2001--2011年)。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研究发现中国采 矿业和公共事业产能利用率较低,轻工业产能利用率普遍高于重工业,但DEA分析方法的缺陷在于假定生 产前沿面固定且未考虑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SFA首次在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中提出并得到广泛应 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充分考虑了要素替代弹性并且潜在产出生产前沿面是随机而不再固定.体现产能 潜在产出供给面特征而更符合现实。程俊杰(2015)基于协整法和SFA两种方法对中国各地区产能过剩 状况进行测度比较,杨振兵和张诚(2015)基于消费市场上需求一供给比率修正了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 数法在生产环节测得的产能利用率,从需求侧和生产侧整体上构造“产能过剩指数”。研究发现中国高度产 能过剩的行业分布在电气水三大行业及采矿业。制造业总体上产能过剩程度较低。

本文首先介绍推广的随机前模型.说明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panel时变非效率(time-varying inefficiency)模型命令优化参数估计和影响产能利用率估计的精确性和时变性:其次处理投入产出变量、构 建要素价格及平减价格指数,构建1999--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分行业分年度测度产能利用率, 从行业整体状况考察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动态表现;最后从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出发.区分化解重化工 业与轻工业过剩产能的关键症结和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模型和变量

(-一)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设定

本文生产函数形式设定选择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作为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不仅考 虑了技术进步、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和交互效应。而且考虑了时间变化影响下前沿技术进步与要素投 入交互效应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引致能源成为经济核算越来越重要的 投入要素,鉴于此本文将要素投入从现有大多数文献仅限于资本和劳动的基础上扩展到资本、劳动和 能源消费3种要素投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001.png 

(二)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样本为1999--2014年中国工业细分36个行业(验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数据 来源于《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年数据来源于《工业经济普查年鉴2004》《国劳动统计年鉴》以及《中国 统计年鉴》(1999--2004年)。本文运用了产出变量、投入变量、要素价格变量以及各类价格平减指数等多方 面的数据。

1.产出变量。利用1999年为基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平减指数缩减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得到平减的1999--2014年可比价工业产出值。《中国工业统计年鉴》自2012年起未再公布工业细分行业的工业总产 值.在此按工业销售总产值增长率推算2012--2014年工业总产值。

002.png 

(二)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分析

 

进一步绘制中国工业细分行业产能利用率年度均值高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观察产能利 用率动态表现的演化趋势。

1.分析产能利用率整体状况。1999--2014年产能利用率年度加权均值为71。4%,简单平均值为67.7%,这 与董敏杰和梁咏梅(2015)降懈测得中国产能利用率为69.3%的发现基本一致。从产能利用率动态表现看,以 2008年为分水岭,产能利用率2008年之前产能利用率呈“M形”趋势.2008年之后产能利用率呈波动下滑的趋势。初始年份产能利用率较 高是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 机冲击衰退和经济回暖.2000 年产能利用率得到恢复处于较 高水平:2002年开始中国进入 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但由于重 工业化的重现抬头使2002— 2007年期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非 金属行业出现局部性产能过剩,由此引发2002--2005年第二轮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随之下降,但此次阶段 性产能过剩随经济增长、需求扩张被快速消化: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以持续接近国内生产总值50%的增 速推动经济投资攀升巅峰,由投资需求拉动的产能利用率快速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导致中国产能利用率大幅度下降,经济周期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是周期性的. 随着经济恢复产能利用率会得到自然提升,但是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刺激投资政策用力过猛.再 加上2008年之前“高投资”产能过快扩张已给予经济体大量过剩产能以及“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带来国内需 求下降等一系列影响,2011年之后产能利用率继续下降,出现第四轮产能过剩。研究表明:第四轮产能过剩呈 现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深刻体现了中国经济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 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进一步增资扩产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目前中国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中 国经济要实现生产方式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经济一般状态必须从“需求决定型”向“供给决定型” 转化。

003.png 

004.png 

2.比较分析重化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状况。从行业比较研究来看:(1)与以往研究一致,采矿业、“电气 水生产业”已成为学术界产能过剩研究一致认定的产能过剩行业,其中五大采矿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能过剩程度相对更高:“电气水生产业”三大行业中。燃气生产供应业与自来水的生 产供应业产能过剩程度超过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对于煤炭行业而言,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 构调整与部分矿产资源枯竭导致煤炭需求大幅度下降而供给能力持续过剩;另一方面低效产能、落后产能 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法律规定的煤矿生产比重过高亟待“存去挂钩、调整转型”产业转型来加快“去产脱 困”的发展步伐;而“电气水生产业”具有明显的国家垄断特征,属于非竞争性的公共服务业属性,天然具有 吸引资本、扩大规模的绝对优势。(2)以往认定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有色金属非金属行业。其产能利用 率扭转跌势并有所回暖。研究发现:重化工业四大有色行业产能利用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其中,金属制品业不存在明显的产 能过剩问题。1999--2013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和意见.对有色行业产能进行重点调控治理, 随着落后产能的加速淘汰、重点工艺技术装备突破以及国际重大产能项目实质进展。自2012年开始有色金 属延压加工业产能利用率扭转跌势,逐步呈现重点品种实现供需平衡、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对于非金属矿 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延压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处于“保产能”状态,淘汰落后产能依旧是关键所在。因此.中国 有色金属非金属行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要求金属非金属行业“调结 构、转升级”任务依然艰巨。(3)以往认定的“弱过剩”行业逐步进入“强过剩”行业。与沈坤荣(2001)6研究 发现“石油炼焦加工业与仪器仪表制造业是即将进入过剩队伍的漏网之鱼”相一致.石油炼焦加工业自 2004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0至今年产能利用率略高于50%;仪器仪表制造业从产能利用率在最初年份逐 渐上升,2004年跌至最低点70%逐步上升到2007年79.6%。从2008年之后产能持续呈下降趋势,截止 2014年产能利用率仅有52%。“弱过剩”行业工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过剩更多是由于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工 具采取低要素价格、投资补贴、金融支持、低价土地、低环保标准等产业政策导致大量资源要素集中进入这 些产业.过度投资形成巨大生产能力超出正常生产范围.而由市场需求下降引致的设备利用率下降是“弱过 剩”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3..部分传统轻工业与少数高兴技术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新特点。从产能利用率高低看.部分轻工业产 能利用率大幅度下降甚至低于重化工业行业。正如程俊杰(2014)研究发现“我国可能存在的产能过剩 行业中轻工业比重自2011年15%上升至40%”相一致,轻工业中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 品业、家具制造业以及纺织业、纺织服装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出现产能利用率较低,高兴技术产业中电子及 通信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自2010年之后呈下降趋势。对比以往研究.轻工业产能过剩与重工业产能过剩 更多是由于地方政府干预、投资冲动的产能过剩成因不同,真正造成轻工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什么?(1)对于食品、饮料、烟草加工业、纺织业、家具等市场化竞争程度高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近年来劳动 力成本上升而资本价格偏低的要素价格扭曲,各行业经济理性倾向于使用资本、节约劳动而降低成本。资本 对劳动要素的替代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接近于甚至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部分轻工业具有 “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偏向资本要素结构”的特征,延长了产品更新周期并降低了产能利用率。(2)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商品与货币的自由流通时国内市场失去保护,进Al'-I槛低、 市场化程度高的轻工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及优势不断促进企业技术更新,但 轻工业数量庞大、规模迥异、经营分散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产生了“少数先进”企业与“多数落后”企业之间 的技术效率差距,大多数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导致其产能远离生产随机前沿面,行业内多数企业较低的产 能利用率从整体上降低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企业的生存竞争大战引发了更多的产能过剩。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paIlel时变非效率模型测度了中国工业细分36个行业1999--2014年产 能利用率及动态表现。主要结论有:(1)产能利用率动态表现的演化趋势为2008年之前呈“M形”阶段性产能 过剩,在2008年之后呈逐渐波动下降趋势的长期性、全面性产能过剩;(2)在重工业行业层面。采矿业和“电气 水”公用事业行业依然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有色金属非金属行业产能利用率扭转跌势有所回暖,部分“弱过 剩”行业逐步进入“强过剩”行业;(3)在轻工业行业层面,部分传统轻工业与少数高新技术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新特点.偏向资本密集型的要素结构扭曲与企业问投资效率差距是轻工业产能利用率整体下降的原因。

轻、重工业由于产业性质上的巨大差异,出现产能过剩的成因和治理产能过剩的化解机制不尽相同,针 对上述测度结果与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从整体工业行业来看,中国式产能过剩化解需要建立长效机制。(1)从市场机制人手依靠市场化模式化 解产能,充分发挥市场良性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向效益型方式转变;(2)化解产能必须注重合理调整收入 分配提升市场需求潜力。注重消费在经济总量上的占比:必须注重中国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升资本收入 份额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加剧收入不平等的现实。增长和分配的失衡降低了有效需求。因此,在鼓励 利用较大规模资本同时重视劳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实现资本型密集与劳动密集型工业互补发展。

2.从重化工业行业来看,化解产能过剩关键在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鼓励兼并重组.难点在于产业结 构转型与政府转型。(1)推动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改善资本市 场扭曲和资本价格低估的现实。保证资本、劳动生产要素自由、有效流动,在微观层次上提高工业资源配置 效率;(2)国企改革是实现重化工业资源效率改善的关键。改变以往偏向国有企业体制格局导向,减少或约 束地方政府对要素资源的掌握权和配置权,政府干预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 结构.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3)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是高效率化解产能的清洁剂。以“公平竞争为前 提.以市场竞争力为基准”,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企业交易权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在 短期内降低企业退出门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在长期内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在位企业、进入企业、退出企业 在自由竞争的生态环境下是实现“优胜劣汰”。

3.从轻工业行业来看.化解产能过剩关键在于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效率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至国际 竞争力,难点在于优化技术创新方向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1)轻工业提升产业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加强竞 争、促进技术创新,重点是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比学干帮”在推动先进企业前沿技术进步同时缩短行业内落 后企业技术效率差距,提高行业内圣体技术效率水平;(2)优化创新方向,引导中国轻工业将创新方向从要 素低成本的价格比较优势或规模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为做强做精传统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提高 产业链位置升级,同时实现进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国内替代;(3)产业政策性补贴应鼓励新兴产 业技术研发,致力于“半公共品”技术创新突破产品升级的技术性障碍,同时调整补贴方式,将企业研发成本 内部化.建立动态的垄断制度鼓励创新经济发展。


热门期刊